系列报道之轮战风采:吴王村轮战队7月份工作小结
7月,吴王村轮战队以“两错一漏”、易扶搬迁等工作为重心,积极主动协调配合好村两委工作,推动吴王村脱贫攻坚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现将吴王村轮战队7月份工作情况小结如下:
一、持续宣传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方针
为深入推进中央、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进村入户,传递党的好声音,轮战队持续通过走村串寨、进家入户,召开群众会、院坝会等多种形式,宣传县级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危房改造、易地扶贫、就业培训、开发区就业政策等脱贫攻坚政策,持续发动群众、凝聚群众,增强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意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二、协助村支两委全面完成贫困人口漏评、错评、错退核查工作
轮战队始终坚持以“两错一漏”工作标准严格自我要求,协助村支两委集中开展好漏评、错评和错退专项治理,实现贫困人口应纳尽纳、应返尽返、应清尽清。截止7月31日,协助村支两委认真组织开展全面排查,其中漏户、整户新识别共76户308人,返贫5户26人,漏人93人,自然减少28人,并及时按规定程序完成评议及上报工作。
三、继续强化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思想动员工作
通过对开发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图片、视频和开发区易地扶贫搬迁优惠政策、就业促脱贫政策的宣传和带领搬迁户到开发区参观等多种方式,继续引导和动员群众搬迁到开发区安置点集中安置。截止7月31日,吴王村112户534人的搬迁户已完成搬迁104户495人,完成率为 93.05%,还有8户39人未搬迁。
四、推动产业项目加快建设
一是积极对接7760亩刺梨种植土地流转费拨付相关工作,持续督促好刺梨剪枝、除草等管护工作,目前已完成刺梨管护任务的60%。二是因雨季暴雨导致蔬菜基地茄子、辣椒、西瓜、香芹、西红柿约50亩受灾被水淹,轮战队积极对接花戛乡党委政府进一步做好蔬菜基地第二轮作物的播种和管理工作,尽量挽回部分损失。三是已种植红米126亩,目前,红米秧苗长势良好,持续督促农户管护好秧苗。
五、加强督促协调,促进基础设施项目加快进程
截止7月31日,吴王村库容量3000立方的大水沟山塘建设已完工并开始蓄水,预计能解决441人98户的田地产业灌溉,覆盖面积800亩左右。吴王村正在实施组组通道路36.6公里,进寨道路4.8公里,均已进场施工,待实施串户路24公里,均在有序实施中,但因雨季连续下雨,施工进程缓慢;多彩贵州“广电云”户户通在全村实施安装中;全村20个村民组已实现通讯铁塔全覆盖。
(二)工作积极性明显提升,但执行力和落实力仍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部分群众思想观念仍旧保守,需进一步加大思想动员工作力度。
(四)干群矛盾相对突出,群众对政策落实存在较多质疑,在具体工作推进过程中难度较大。
七、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狠抓自身建设,提高服务群众能力。
轮战队建立了与村支两委每周一次工作沟通及学习机制,建立轮战队夜学制度。坚持记好工作日志,继续坚持夜学制度,利用晚餐队员较为集中的机会,每天用30分钟时间,认真组织学习各级脱贫攻坚文件、政策精神和应知应会知识,狠抓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自身素质,认真做好政策宣讲,最大限度的缓和干群矛盾,自觉做政策的“宣传队”,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发展,力争做到自己受教育,群众得实惠为贫困户解疑难、办实事。
(二)持续进行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
继续通过采取召开入户走访等方式,深入宣讲新时期综合扶贫工作要求、涉农法律法规和惠民政策,宣传省、市、县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宣传县级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开发区就业政策等脱贫攻坚政策并做好群众的教育引导工作。
(三)积极协助村支两委,持续深入走访贫困户。
协助村支两委在前期走访贫困户的基础上,再次做到更细致、更精准、更实效,实实在在将每一户贫困户的基本信息了然于胸,分析好每一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找准帮扶措施,对于走访中了解到的特困户,努力拿出行之有效的扶贫方案,切实让特困户脱真贫、真脱贫。
(四)加强协调动员,加快易地扶贫搬迁。
强化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宣传,继续以开群众会、入户走访等方式,深入到每家每户进行发动,力争每一户易扶户都能主动、自愿搬迁,确保搬迁入住率达96%以上。
(五)加快各项项目,为农民增收益。
积极为吴王村谋划项目,加快推进吴王村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因户施策,引导农户发展养牛、养鸡、养蜂以及小黄姜、蔬菜等短平快产业,持续加大蔬菜基地、者卡刺梨基地、瓦房红米基地的监管力度,确保每户贫困户都有多个产业实现“立体式”、“叠加式”的覆盖,实现贫困户“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六)加大人居环境整治,改善农村居住条件。
继续加大进行人居环境整治政策宣传。动员组织群众硬化入户路、硬化庭院、硬化房前屋后,引导和组织群众清扫屋内等继续推进进寨道路、“三改三化”等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积极协调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通组路和串户路以及改厕、改灶、改圈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从而达到环境的真正改善,切实扭转群众的生活习惯。加强农民群众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进一步营造环境整治工作氛围。
一、持续宣传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方针
为深入推进中央、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进村入户,传递党的好声音,轮战队持续通过走村串寨、进家入户,召开群众会、院坝会等多种形式,宣传县级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危房改造、易地扶贫、就业培训、开发区就业政策等脱贫攻坚政策,持续发动群众、凝聚群众,增强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意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二、协助村支两委全面完成贫困人口漏评、错评、错退核查工作
轮战队始终坚持以“两错一漏”工作标准严格自我要求,协助村支两委集中开展好漏评、错评和错退专项治理,实现贫困人口应纳尽纳、应返尽返、应清尽清。截止7月31日,协助村支两委认真组织开展全面排查,其中漏户、整户新识别共76户308人,返贫5户26人,漏人93人,自然减少28人,并及时按规定程序完成评议及上报工作。
三、继续强化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思想动员工作
通过对开发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图片、视频和开发区易地扶贫搬迁优惠政策、就业促脱贫政策的宣传和带领搬迁户到开发区参观等多种方式,继续引导和动员群众搬迁到开发区安置点集中安置。截止7月31日,吴王村112户534人的搬迁户已完成搬迁104户495人,完成率为 93.05%,还有8户39人未搬迁。
四、推动产业项目加快建设
一是积极对接7760亩刺梨种植土地流转费拨付相关工作,持续督促好刺梨剪枝、除草等管护工作,目前已完成刺梨管护任务的60%。二是因雨季暴雨导致蔬菜基地茄子、辣椒、西瓜、香芹、西红柿约50亩受灾被水淹,轮战队积极对接花戛乡党委政府进一步做好蔬菜基地第二轮作物的播种和管理工作,尽量挽回部分损失。三是已种植红米126亩,目前,红米秧苗长势良好,持续督促农户管护好秧苗。
五、加强督促协调,促进基础设施项目加快进程
截止7月31日,吴王村库容量3000立方的大水沟山塘建设已完工并开始蓄水,预计能解决441人98户的田地产业灌溉,覆盖面积800亩左右。吴王村正在实施组组通道路36.6公里,进寨道路4.8公里,均已进场施工,待实施串户路24公里,均在有序实施中,但因雨季连续下雨,施工进程缓慢;多彩贵州“广电云”户户通在全村实施安装中;全村20个村民组已实现通讯铁塔全覆盖。
六、存在的问题
(一)虽然轮战队与乡村两级的协调配合和沟通有了明显进步,但仍存在信息不够对称、统筹不够完善等问题。(二)工作积极性明显提升,但执行力和落实力仍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部分群众思想观念仍旧保守,需进一步加大思想动员工作力度。
(四)干群矛盾相对突出,群众对政策落实存在较多质疑,在具体工作推进过程中难度较大。
七、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狠抓自身建设,提高服务群众能力。
轮战队建立了与村支两委每周一次工作沟通及学习机制,建立轮战队夜学制度。坚持记好工作日志,继续坚持夜学制度,利用晚餐队员较为集中的机会,每天用30分钟时间,认真组织学习各级脱贫攻坚文件、政策精神和应知应会知识,狠抓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自身素质,认真做好政策宣讲,最大限度的缓和干群矛盾,自觉做政策的“宣传队”,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发展,力争做到自己受教育,群众得实惠为贫困户解疑难、办实事。
(二)持续进行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
继续通过采取召开入户走访等方式,深入宣讲新时期综合扶贫工作要求、涉农法律法规和惠民政策,宣传省、市、县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宣传县级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开发区就业政策等脱贫攻坚政策并做好群众的教育引导工作。
(三)积极协助村支两委,持续深入走访贫困户。
协助村支两委在前期走访贫困户的基础上,再次做到更细致、更精准、更实效,实实在在将每一户贫困户的基本信息了然于胸,分析好每一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找准帮扶措施,对于走访中了解到的特困户,努力拿出行之有效的扶贫方案,切实让特困户脱真贫、真脱贫。
(四)加强协调动员,加快易地扶贫搬迁。
强化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宣传,继续以开群众会、入户走访等方式,深入到每家每户进行发动,力争每一户易扶户都能主动、自愿搬迁,确保搬迁入住率达96%以上。
(五)加快各项项目,为农民增收益。
积极为吴王村谋划项目,加快推进吴王村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因户施策,引导农户发展养牛、养鸡、养蜂以及小黄姜、蔬菜等短平快产业,持续加大蔬菜基地、者卡刺梨基地、瓦房红米基地的监管力度,确保每户贫困户都有多个产业实现“立体式”、“叠加式”的覆盖,实现贫困户“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六)加大人居环境整治,改善农村居住条件。
继续加大进行人居环境整治政策宣传。动员组织群众硬化入户路、硬化庭院、硬化房前屋后,引导和组织群众清扫屋内等继续推进进寨道路、“三改三化”等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积极协调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通组路和串户路以及改厕、改灶、改圈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从而达到环境的真正改善,切实扭转群众的生活习惯。加强农民群众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进一步营造环境整治工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