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之轮战风采:吴王村轮战队5月份工作小结

2019-01-18 00:34:12来源:未知点击:0
5月以来,驻村轮战队认真贯彻落实省市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暨“春风行动”启动会议精神,按照《水城县2018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操作细则》及《水城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工作要求,在开发区驻花戛乡统筹脱贫攻坚工作的县级领导、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包村干部及村支两委的配合下,紧密结合自身实际,以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核心,扎实开展脱贫攻坚轮战工作。现将吴王村轮战队5月份工作情况小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全覆盖走访,全力配合做好错评漏评错退核查工作。全体轮战队员按照分片包保的方式,配合乡村相关同志在全村进行走访摸底,全面清查各村民组农户信息,做到一户不漏的走访。目前,吴王村已走访563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3户,脱贫户79户,疑是漏户1户5人,疑是错退1户6人,疑是漏人1户1人。
(二)积极协调督促,推动产业项目加快建设。一是现有7760亩刺梨产业的基础上,配合村支两委发动群众积极主动参与红米种植,已种植红米126亩,并在瓦房组流转土地15亩作为红米示范基地,目前,正在进行插秧。二是督促好蔬菜基地技术员和致富带头人认真做好育苗、种植、管护等工作,目前,蔬菜基地种植的四季豆已挂果,并采摘8000余斤,动员开发区职工食堂、各企业职工食堂等相关单位和个人采购四季豆近6000斤。辣椒苗长势良好,西瓜、小瓜已挂果,预计下月中旬成熟。三是协调县农业局驻花戛农业技术专家和乡农业服务中心技术骨干多次到蔬菜基地、刺梨基地、红米示范基地进行现场指导,有效解决示范项目种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5个。四是积极与领头雁公司对接沟通,并邀请该公司技术和销售团队到吴王村实地考察白芨种植的环境和气候条件,并取土进行化验,目前,该公司初步意向在大寨、兴隆等组布局白芨种植基地1000亩。
(三)强化跟踪督促,促进基础设施项目不断加快进度。截止5月30日,吴王村组组通道路36.6公里已完成8公里,进寨道路4.8公里已完成1公里,但千牛公司本月均为施工,工程进度特别缓慢,串户路31.7公里仍未启动实施;大水山塘已完成底部和墙体浇筑;农网改造工程已完成实地探勘,正在规划设计;全村20个村民组已实现通讯铁塔全覆盖;2018年新增危房受胁14户,已统计上报。5月以来,轮战队与乡驻村工作组一起,以钉钉子的精神,对正在实施的项目进行日巡查,每天到工地上督促施工进度,并现场协调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共协调处理群众土地矛盾纠纷5件次,协调工群矛盾纠纷8件次。
(四)积极主动作为,引导动员异地扶贫搬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水土资源条件、就业吸纳能力产业发展潜力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结合搬迁群众自身条件和生活习惯,在日常走访中,以开发区在建异地扶贫搬迁项目图片、视频和开发区异地扶贫搬迁优惠政策讲解等多种方式,引导和动员群众到开发区搬迁安置点集中安置,并组织各村民组代表到开发区看房及参观企业,目前,符合条件且有搬迁意愿的群众共80余户,有在开发区就业意向的群众共20余人。
二、存在的问题
(一)轮战队员基层工作经验不足,与群众打交道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二)贫困户思想落后,生存恐慌等思想严重制约着贫困户的搬迁动力。
(三)人居环境卫生整治难度大。
(四)干群矛盾相对突出,群众对政策落实存在较多质疑,在具体工作推进过程中难度较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学习,狠抓自身建设。继续坚持夜学制度,利用晚餐队员较为集中的机会,每天用30分钟时间,认真组织学习各级脱贫攻坚文件、政策精神和应知应会知识,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力争做到自我受教育,群众得实惠,同时,认真做好政策宣讲,最大限度的缓和干群矛盾,自觉做政策的“宣传队”,推动农村稳定和发展的“工作队”,为农民群众解疑难、办实事的“服务队”。
(二)深入走访贫困户。一是在前期走访贫困户的基础上,创新思路、再次做到更细致、更精准、更实效,实实在在将每一户贫困户的基本信息了然于胸,对于走访中了解到的特困户,努力拿出行之有效的扶贫方案,切实让特困户脱真贫、真脱贫。二是以异地扶贫搬迁为工作重中之重,大力进行宣传发动,以开群众会、入户走访等方式,深入到每家每户进行发动,力争每一户易扶户都能主动、自愿搬迁。
(三)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目前工作难度最大,群众参与度最低的工作。一是加大走访宣传力度;二是积极协调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启动通组路和串户路以及改厕、改灶、改圈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从而达到环境的真正改善,切实扭转群众的生活习惯。
(四)实施好各项产业项目,为农民增收益。全力协助花戛乡党委政府做好产业结构,并积极为吴王村谋划项目,加快推进吴王村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因户施策,引导农户发展养牛、养鸡、养蜂以及小黄姜、蔬菜等短平快产业,持续加大蔬菜基地、者卡刺梨基地、瓦房红米基地的监管力度,确保每户贫困户都有多个产业实现“立体式”、“叠加式”的覆盖,实现贫困户“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