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祥峰:聚焦“八要素”,带领群众种出金山银山

2019-01-18 04:52:08来源:未知点击:0
           从一位普通村民到主动请缨入职,从村代理主任到村党委书记,他聚焦“八要素”,一步一个脚印,带领村民谋发展,拔穷根,几年时间,搓播村在他的带领下,建档立卡贫困户由2014年472户1964人减少到目前169户611人,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5500元提高到现在的6900元,由2014年的空壳村变成现在拥有17.9万元村集体经济的小康村,他就是水城县花戛乡搓播村党委书记徐祥峰。

                                   

       一大早,在花戛乡搓播村刚刚搬迁入驻的活动室,记者见到正在整理办公室的徐祥峰。
       简单的整理结束后,我们就跟随徐祥峰一起来村里的刺梨基地。据徐祥峰介绍,这段时间,村民们正在抢抓时节,补植补种刺梨,修枝剪枝,每天,他都会到刺梨地里进行现场指导。
       趁着徐祥峰短暂的休息时间,我们和他聊了起来。原来,出生在磋播村大田组的徐祥峰,种植过烤烟,开过餐馆,日子过得充实、红火,算是小康之家。但在他的内心深处,一直就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带领当地的父老乡亲走上脱贫致富之路,于是,2008年3月,徐祥峰主动向花戛乡党委提出申请,回到花戛乡原高坎小村,担任代理主任,并于2009年通过选举成为村党委书记。
       2012年,徐祥峰积极向上级申请资金,并将自家的挖掘机开到公路施工现场免费使用,用了4个月的时间,就修通了高坎小村通往外界的第一条长3.2公里的公路,接着,2013年修通了第二条长2公里的公路,到2017年磋播村通组路网建设全部完成。

                                  

      路网打通了,徐祥峰又开始谋划产业,通过村支两委的多次协商,于2015年党员示范带头,发展起100亩刺梨种植产业。经过两年的种植,2017年,全村刺梨种植又扩大到5882亩。村民张舟文告诉记者,自从村里发展起刺梨产业,他家的十亩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每年除了土地流转金,还经常在基地务工,收入比以前高了许多倍。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徐祥峰认为只有拥有好的技术,才会有好的收益。工作中,他充分依托“万民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选派的农业专家和水城县农业局、县刺梨办等资源,为群众产业管护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指导群众将学到的技能运用到产业管护中。尖山组村民余国学2016年种了10亩刺梨,在学习了相关技术后,今年也实现了丰收。
      目前,搓播村已与水城县林务投资公司和初好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协议,将按照每斤3元的价格对磋播村刺梨进行保底收购。去年到今年,搓播村共组织5000余人次参与到刺梨产业的种植和管护,群众在刺梨种植和管护中人均增收800元,带动171户773人脱贫。
      徐祥峰告诉记者,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搓播村现在正实施的还有600个大棚的食用菌生产。在大棚建设基地,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进行大棚骨架安装。
      据了解,食用菌大棚共占地350亩,土地流转费按照第一个五年每亩500元、第二个五年每亩800元、第三个五个每亩1000元的模式进行。
      搓播村是水城县最偏远的村寨,曾因交通闭塞,经济发展十分落后,而在徐祥峰的带领下,“出行难”“饮水难”“致富难”的问题一一得到解决。按照“选择产业、培训农民、技术服务、筹措资金、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基层党建”农民产业八要素,徐祥峰带领群众找路子、做产业、增收入。如今的搓播村交通便利,产业兴旺,十年前那个躲在山洼洼里的穷困小村庄早已不见踪影。磋播村活动室的墙上,有这样一句话,“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是徐祥峰的座右铭,十年来,他一直为磋播村群众的增收致富和摆脱贫困奋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