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之玄武岩研讨会】招商引资向旅游装备产业倾斜

2019-01-18 04:13:12来源:未知点击:0

  资源型经济,一度成就了六盘水的辉煌,“江南煤都”的美誉承载着这座“三线建设”城市的骄傲。

                 

 

而如今,六盘水又一次站在了发展的节点上。

近年来,随着煤炭市场的动荡起伏,如何在传统基础上,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健康发展之路?六盘水在思考、在行动。

借助产业园区建设东风,加快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六盘水这个老工业基地的新转型,是该市走转型升级之路的“撒手锏”。

“曾经,煤城六盘水给人的印象是黑、脏、差。”六盘水市生态文明委总工程师陶勇说,这些年,六盘水森林覆盖率快速提高,资源保护守牢生态红线,生态文明建设全省领先,同时以凉爽的气候环境为卖点,着力打造“中国凉都”特色旅游。

一个好项目,能影响一座城市的未来,招商引资赋予一座城市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六盘水市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通过积极“走出去、引进来”等招商引资战略,多家企业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成长、壮大,为六盘水的建设和发展注入了一股股新鲜的活力。

优良的招商“软环境”创造了令人欣喜的“六盘水速度”。六盘水日益优化的经济发展“软环境”,为产业项目落地提供了“硬”支撑。

今年上半年,六盘水市新引进项目276个投资总额621.98亿元,累计到位资金725.23亿元;新引进项目开工275个开工率99.64%,新增投产项目44个。

一直谋求转型升级的六盘水,在招商引资的热潮中又寻找到了最优的途径。从追求数量到重视质量,从“引资”变为“选资”,六盘水努力朝着产业招商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有效地推动了已有工业的加速发展和加快转型。

“这里是投资的热土,这里的投资最有效。”“这里的服务热情,办事方便快捷。”……客商发自内心的好评,无不彰显着六盘水招商引资新境界。

如今,这个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推进“煤电+”一体化发展;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旅游装备制造业;推动形成产业集群。

在招商引资上,着力打造“六盘水品牌”,按照绿色经济“四型十五种”产业编项目、引项目、建项目,将附加值高、发展潜力大、技术领先的产业引进落地。

在对外开放上,六盘水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优化投资贸易便利化环境,不断加强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和合作。

为抢抓制造业发展机遇,六盘水更是结合产业基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正全力推进装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

——打造旅游装备制造产业园。按照六盘水市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城市、全域旅游城市总目标,为延长旅游产业链,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指导下,钟山经济开发区成功引入奥地利多贝玛亚索道制造(贵州基地项目)入驻园区,并拟与该项目入驻为龙头,吸引全球优质的索道零部件配套企业、山地旅游装备企业、冬季旅游装备企业,形成产业集聚,打造贵州最具规模、最具影响力的旅游装备制造产业园和国际产业合作示范园区。

——打造中欧旅游装备产业小镇。该项目依托旅游装备制造产业园业态,充分挖掘区域内峰丛山地优势,在不破坏自然景观的前提下,建设国际社区、国际风情街、山地旅游博物馆、进出口商品交易中心、国际康养中心等,配套国际学校、医院等服务设施,将旅游装备制造产园与旅游业、商业、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产能国际合作,通过工旅融合、产景融合,把旅游产业小镇打造成为世界品质、国际一流,宜旅、宜居、宜业的产业休闲度假小镇。

潜力无限的六盘水,正朝着建设大健康旅游装备产业园区迈进,势头向好,前景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