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经济开发区区域规划调整实施方案
为推动水城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着力补齐农产品物流配送短板,加快推进存量资产有效利用,落实国家及省物流“一核两极四节点”规划部署,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根据《贵州省“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政府储备粮食仓储管理办法》要求,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次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水城区工业发展现状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紧扣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四区一高地”主定位,以“一区一示范”为抓手,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定不移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全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按照“依托煤、发展电、稳定材、升级铝、壮大锰、培育石”的思路,以水城经济开发区和发耳产业园区为依托,加快构建布局合理、优势互补、链条完备的高质量发展工业体系,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
据2020年-2023年水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水城区近年来的工业情况如下表:
水城区近年来的工业情况柱状图如下:
2020年-2023年的工业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工业总产值、原煤产量、铝及铝制品、水泥产量均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23年已建成煤化工组团、化工新材料、煤电化组团的新型化工业园、铝及铝加工产业园,据统计,水城区现有厂房130万平米,现已引进企业累计276家,已使用厂房110.79万平方米,其中铝及铝加工产业园23.8万平方米、化工新材料产业园23.38万平方米、煤化工产业园37.78万平方米、煤电化产业园25.83万平方米,目前工业生产用厂房有19.21万平方米未能高效使用。当前工业经济的增长趋势下降,对原有的工业用房需求也随之下降,从而导致原有工业用房出现空置的现象。
(二)水城区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依据《六盘水市水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规划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农产品现代销售流通体系建设,结合现有的工业厂房运营现状,鼓励清理腾挪、强化整合,采取“工改工”“三旧”改造、扩展厂房原有用途,支持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充分提升现有资产利用效率、支持解决影响农业产业化发展短板要素。
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持续写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凉都三宝”为代表特色产业,开发乡土资源、挖掘地域特点、升级产业链条,将“土特产”做成大产业。2023年水城区实现猕猴桃鲜果产量5万吨,刺梨总产量1.2万吨,精品水果产量12.58万吨,核桃16.3万吨,合计产量为35.08万吨,共计需要29万立方米的仓储容量,全区现有农产品深加工产品储存区储存容量7.5万立方米。我国人均年粮食消费量为430公斤,2023年水城区常住人口为62.49万人,水城区年需粮食消费总量26.87万吨,粮食储存容量需671767.5立方米,全区目前现有粮食容量441718.71立方米。通过走访调研,水城区目前没有集交易、仓储、冷藏为一体的商业综合体农产品物流中心,严重影响了以“凉都三宝”为方向的农业特色产业布局,水城区以猕猴桃、刺梨、水果、核桃的农作物生产端已成规模,而区域未有与之相宜的商业性综合农产物品物流园,会阻碍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水城区尖山街道综合农贸市场、水城区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主为满足水城区日常生活需求,定位为集散性农产品批发市场,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的销售量约为263700吨,所需195300立方米的仓储需求。因仓储厂房设备老旧、仓储地点分散不便于管理、运输成本高等原因,为了保障食材安全及营养餐供应,水城区教育机构营养餐食材仓容需求约5000㎡。目前,水城区已有的仓储比较分散,且离城区及农产品加工园远,未能发挥多链的协同效应,仓储物流设备陈旧、冷藏技术落后、交通运输路线能力低、机械化程度低,从而导致产品配送的设备配置低,影响流通效率;配送环节的信息技术水平低,导致物流配送环节增值业务较少、配送的市场化程度低。仓库与生产加工部门地理位置分布不合理,增加了流通时间。
水城区为了保障民生、高质量发展农业产业,真正增强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动力,可将工业空置用房,依据农产品的物流、仓储所需技术进行提质改造。在实现工业用房的高效利用的同时,也增强了区域的保障能力。
二、规划目标
2024年,对区域内现有厂房进行一次“人口普查”,详细记录园区的关键信息,包括位置、面积、数量、结构、配套设施、使用情况等信息,建立起“数据库”,并以动态管理为更新方向,以提升区内的厂房现有资产运营效果为目标。对配套设施、结构已不符合现有工业发展需要的,进行提质改造计划。
在对现有厂房进行普查的同时,应对区域的交通、通信、物流、仓储等基础设施进行排查,并提出满足水城区做大做强“土特产”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规划。为现实农产品加工62%的转换率以及水城区应承担六盘水市20%成品粮和食用植物油储备任务,水城区需要961767.5立方米的库容量,当前已建成516722.86立方米,仍需445044.64立方米库容量的仓储建筑。
三、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大型农业仓储设施,配备先进的保鲜、冷藏设备,延长农产品的储存时间。构建区域农业物流配送体系,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经排查的配套设施、结构不符合工业用房的厂房面积183325.07平方米,通过提质改造,初步规划如下功能布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环节多、产业链长,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加强统筹协调。区政府成立由分管商务工作副区长任组长,区商务粮食局等区有关部门、水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为成员的水城区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对农产品物流体系工作的领导、督促和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水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负责日常统筹协调、考核督导等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等日常工作,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
(二)加大政策支持。对园区工矿、仓库等低效闲置资源,改扩建为农产品物流设施。对冷链、冷库设施用电,按工业电价进行收取;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入驻园区,并给予一定期限的租金减免;农业货运车辆通行实行优惠。
(三)促进资源整合。鼓励企业通过参股、联合、合作、重组等方式,积极吸纳社会力量投入,新建和改扩建农产品和肉禽类保鲜、冷藏、冷冻、预冷、运输等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支持农产品物流设施建设。进一步拓宽农产品物流企业的投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农产品物流企业加大投融资支持,创新配套金融服务。鼓励市、区国有企业通过增资扩股、信托担保等方式筹集资金,鼓励社会企业采用PPP、基金扶持等融资模式,扩大融资渠道。
(四)强化行业监管。各有关部门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和操作规范,加强农产品物流行业监管,建立合规合法适用的监管机制,将从源头至终端的农产品物流全链条纳入监管范围。各有关部门要根据监管职责建立农产品物流企业信用记录,并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和应用。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全面推进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建设、技术应用与推广等各项工作,加大农产品物流市场监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强化行业自律。
(五)加快人才培养。积极促进高等学校设置农产品物流相关学科专业,开设相关课程,发展农产品物流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鼓励扶持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企业及有关高校结合国内外实践开展农产品物流职业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建立产学研联盟,形成多层次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加强现有物流企业人员的职业培训,提升实施农产品物流的组织管理能力,建立农产品物流行业人才激励机制,推动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
(六)加强工作督查。将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重点督查范围,成立督查组开展定期督查,按月实施项目调度,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强化项目建设事前、事中、事后管理,有序推进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对作风漂浮、落实不力、进度滞后的将从严追责,对吃拿卡要、假公济私、贪污腐败的坚决予以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