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区“五个三”固化安全生产防线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水城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要求,强化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至上共识,扎实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统筹发展与安全同时并行、底线与防线同步巩固,“五个三”高标准、严要求营造安全生产环境氛围。
强化安排部署。区委常委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定期听取全区安全生产工作汇报,周密部署安全重点防范工作;区委办、区政府办每季度联合制定印发安全大检查工作方案,定期召开全区安全生产工作例会,区安委办每季度梳理安全生产工作要点,及时发布《风险研判报告》,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强化宣传教育。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广泛开展“安全生产警示教育月”、“5·12”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和新《安全生产法》集中宣传、安全知识“五进”等系列活动。先后悬挂、张贴安全宣传标语3680余幅、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册;区安委办组织开展能力提升培训2期,乡(镇、街道)、园区景区管委会、行业部门和应急管理系统200余人次参加培训。强化督导检查。组建督导工作组,开展安全生产综合督导171家次,下达安全生产综合督查整改意见书164份,约谈乡(镇、街道)6家次、行业部门2家次,集中约谈企业22家次;向全区涉及分管安全副县级领导、各职能部门、乡(镇、街道)发出安全工作提示433份。
压实党委政府领导责任。坚持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属地分级管理,强化党委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统筹领导,调整成立以区委书记、区长任区安委会双主任的组织机构,细化明确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形成清单式管理。压实部门监管责任。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三个必须”原则,进一步厘清部门监管职责,理顺工业园区、旅游景区、城乡建设等安全管理责任,开展“清单式”包保、“拉网式”排查、“随机式”抽查、“点穴式”暗访,坚决消除监管盲区和管理漏洞,始终保持监管执法高压态势。截至目前,全区先后派出安全检查组3782组次、排查企业9436家次、查出隐患15543条,已整改14183条,整改率91.25%。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改进安全监管模式,推进实施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主体责任落实,推进安全生产由企业被动接受监管向主动加强管理转变、安全风险管控由政府推动为主向企业自主开展转变、隐患排查治理由部门行政执法为主向企业日常自查自纠转变“三个转变”,督促严格执行隐患整改“五落实”,做到安全责任、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安全管理、应急救援“五到位”。
建问题排查清单。明晰职能部门权责,压实各级各部门各企业隐患排查治理责任,规范问题隐患排查、登记、报告、整改、复查验收全过程管理。督导各单位对生产作业场所、工艺环节等开展定期和专项排查,详细记录排查问题隐患内容、部位、类别、级别及其报告和处置情况等信息,建立安全生产问题隐患清单。截止目前,全区457家企事业单位已通过信息化平台建立问题隐患清单,登记问题隐患共7662项。建隐患整改清单。针对存在的安全生产问题及隐患,督导各单位逐一落实整改人员、整改措施、整改时限,销号整改,并作好整改结果记录,做到早排查、早发现、早处置。建验收结果清单。强化问题隐患整改复查验收,明确“谁验收谁签字、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建立安全生产问题隐患整改验收清单,逐一报经复查验收人员、单位分管负责人及主要负责人签字确认,严防假整改、假验收。通过不断加大监管执法和专项整治力度,进一步健全完善责任体系,全力夯实安全基础,全面管控大风险、除大隐患、防大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深化源头治理。精心编制全区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坚持从源头上加强治理,建立风险会商评估制度,对产业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建设实行重大安全风险“一票否决”。目前,全区单井产能30万吨/年以下煤矿全部关停退出,砂石矿山产能20万吨/年以下全部淘汰关闭,从源头上、本质上、防范上深化整治行动,安全、生产、发展得以牢牢统筹、紧密结合。深化系统治理。先后组织专家对铝产业企业开展系统性排查整治,对重点企业“开小灶”“定向体检会诊式”检查,集中攻坚一批突出问题隐患、化解一批民企尖锐矛盾、扶持一批地方龙头企业发展。2021年9月,区能源、应急、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联合对辖区燊达煤矿“开小灶”,帮助企业打造“绿色矿山”,真正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目标。深化综合治理。推进煤矿瓦斯、农村道路交通、小型经营场所、校园周边环境等安全防范综合治理,整体安全防护水平不断提高。截止2021年11月15日,全区煤矿瓦斯超限同比下降67%,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31.74%,尚未发生消防火灾亡人安全事故。
铸固基层建设。狠抓安全管理基层基础基本建设,提升本质安全,新建花戛、比德、都格等6个乡镇专职消防救援站;推进“县-乡-村-组-企业”五级应急网格化服务体系建设,明确基层应急网格人员5094人,聘用地质灾害专职监测员338名,设置自然灾害巡查员915名,建有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19支,共477人。打牢基础建设。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推进公共安全设施建设,完成林区林缘生物防火林带建设200公里,实施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80公里,实施城镇燃气老旧小区提升改造2处,消防领域新增电动车集中充电桩8个、市政消火栓100个、感烟探测器900个,落实消防装备及队伍建设经费414万元。夯实基本建设。坚持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先后组织制定印发《水城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工作规则》《水城区优化煤矿安全监管办法实施方案》《水城区消防安全综合监管联合协作工作机制》《水城区森林草原防灭火责任追究办法》《水城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实施细则(试行)》等系列制度措施,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