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经开区:打好工业倍增“组合拳”助推园区高质量发展

2021-11-02 09:47:28来源:未知点击:0
       水城经济开发区作为全国第二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重点园区,近年来积极抢抓历史发展机遇,坚决按照“四轮驱动”原则,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行动,推动园区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工业发展“质”“量”双提升。
 
                                                       

 强化规划引领园区发展。水城经济开发区围绕市、区总体规划及产业布局,编制开发区总体规划及产业发展专项规划、规划环评,规划铝及铝加工产业园、玄武岩纤维新材料产业园、锰锂新材料产业园、农特产品深加工产业园、中小企业孵化园、现代化工产业板块、贵州西部综合物流港等发展格局,推进产业集群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提高产业关联度,形成规模化、特色化、现代化叠加发展态势。
  
                                                      

  聚焦聚力产业集群发展。依托龙头抓倍增促升级,突出首位产业引领,按照“建链、补链、强链”的发展思路,坚持不懈推动铝及铝加工、玄武岩纤维新材料、锰锂新能源化工全产业集群发展。铝及铝加工发展星星之火可燎原。围绕双元铝业14.5万吨电解铝资源,按照“1+3+N”发展模式,大力开展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招商,产业链上下游陆续进驻34家企业39个项目,可生产棒材、板材、线材以及下游建筑型材、装饰型材、智能家居等多种产品,成为贵州铝产业发展的样板。玄武岩纤维新材料后发赶超驶入快车道。依托周边丰富的玄武岩矿产资源,采取招商引资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方式,按照123(建设中国玄武岩产业基地;玄武岩新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玄武岩新材料生产示范应用平台、标准测试评价平台、参数库资源共享平台)的发展目标,建成目前国内产能最大的玄武岩纤维生产基地,配套建成下游拉挤、模压、缠绕等3大类生产线,可生产下游30余种产品,下游引进汽车轻量化、玄武岩纤维型材等2个项目。产品标准体系建设、技术瓶颈、新产品研发有序推进,产品的优异性能逐步得到市场认可,产业发展未来可期。锰锂新能源化工乘势而上焕发新机。依托周边丰富的软锰矿资源,引进四川大学先进工艺,建成年产3万吨高纯硫酸锰示范生产线,正在开展二期10万吨高纯硫酸锰、电池级锂盐项目前期工作,拟于近期实施,为发展锰锂新能源电池产业奠定扎实基础。依托年产30万吨甲醇、黔晟甲醇汽油、旗盛焦化等基础,实施年产240万吨冶金焦及配套副产品生产项目,谋划1×1000MW二次再热高效超超临界智慧示范发电项目,煤电化一体化发展迎来新机遇。
                                                       

  坚持招商营商“双轮驱动”。严格根据上级关于产业大招商安排部署,认真编制“两图两库两池”,形成“招商地图”,实行“挂图作战”,着力开展产业大招商工作;以“双服务”工作机制为抓手,以打造“贵人服务”品牌为目标,按照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的原则,出台《招商引资项目代办服务工作细则》,制定《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实施“双服务”和重大项目组建工作专班开展服务,为企业提供从进驻到投产过程中涉及的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代办,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在建设和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切实做到“有难必帮、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改善投资环境。
 
                                                     

  坚持创新驱动推动发展。水城经济开发区紧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发展要义,按照“以科技支撑兴园、以科技创新兴业”的发展战略,采取内外兼施的方式,引导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建立研发平台、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和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提升企业科技支撑能力和生产水平。目前,石鑫公司已建立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加大与科研院所合作有序推动矿石本地化、浸润剂、产品研发;合众锰业依托公司先进技术建立锂锰资源绿色利用及新能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鑫泰源正与中南大学合作建立研究生实训基地,正在筹建铝产业研发中心引领铝产业高端发展。

  坚持完善配套建设促发展。立足六盘水东部新城区位,按照“产城融合”发展思路,持续推进道路交通、易地扶贫搬迁和棚户区改造、医院、学校、金融、生活等设施建设,谋划综合能源保障项目、贵州西部陆海综合物流港项目等一批项目,切实优化投资硬环境,确保企业留得住、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