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区: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步伐 着力打造美丽东城区
近年来,水城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发展方向,以撤县设区为契机,围绕“幸福六盘水•美丽东城区”的城市发展定位,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步伐,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城镇建设加快提升,城市管理加速赶超,把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作为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抓手,走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构建生态水城新型城镇化新格局,着力打造成为六盘水幸福美丽的东城区。
2003年,自原水城县人民政府从黄土坡搬迁到双水新区以来,双水城区历经了几轮城市的规划修编和发展,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服务设施不断增强,城市住房面积不断增加,房地产市场从规模驱动向品质驱动转变,城市产业结构逐渐得到调整,城镇管理从简单粗放不断向精细治理转变,城市外延扩张不断向内涵提升,小城镇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提升。2020年7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贵州省调整六盘水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20〕83号)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六盘水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黔府发〔2020〕10号)精神,同意撤销水城县,设立六盘水市水城区。自此,掀开了水城历史新篇章。
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截止目前,水城区城市建成区面积为26.59平方公里。共建成城市道路132.89公里,建成城市综合管廊5.2公里。建成城市绿地面积3.25平方公里,城市公园6座,城市广场5.8万平方米,城市停车场车位13575个。建成城市供水管网253.55公里,供水厂1座,日供水能力为2.3万方。建成城市排污管网218.72公里,污水处理厂4座,污水处理能力为2.03万吨/日。建成城市垃圾中转站5座,垃圾收集设施1300处,城市垃圾日处理规模为150吨,同步完成城市公厕12所。建成城市供气管网8.52公里,覆盖人口为4.51万人,供暖工程覆盖3所学校。建成城市供电线路13.2公里,变电设施3座。
城市服务设施不断增强
按照三级医院规模(600张床位)基本建成六盘水市中医院,水城区人民医院建成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水城区妇幼保健院建成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将9个中心乡镇卫生院建成二级医院,配套建设城市社区卫生服务 站和11所社区诊所。建设大中专及职业学校2所,中学12所857班,小学13所585班,幼儿园13所156班。建成城市养老院4个,文化设施5400平方米。建成客运站1个,日均客运量为1.5万人。

城市住房面积不断增加
建成住房面积为671.2万平方米,其中:商品房247.7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211.3万平方米,自建房121.2万平方米,建成拆迁安置房39.8万平方米,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5处共51.2万平方米。
城市产业结构逐渐得到调整
水城经开区共完成工业厂房6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68家,工业产值达145亿元。城市商业不断发展,建成便民店120个,电商服务平台12个,商业超市30个约6.21万平方米,商业金融服务机构9个,酒店宾馆8.6万平方米共4800个床位,农贸市场5个2.1万平方米,冷链物流中心0.85万平方米,储存量为12万吨。城镇产业共带动城镇经济发展195.04亿元。
小城镇基础设施得以提升改造
按照小城镇“8+X”项目要求,全区整合其它项目共实施小城镇基础设施项目36个,充分利用社会资金推进玉舍、发耳特色小城镇建设,完成投资6.52亿元。已将玉舍镇申报为全国第二批特色小城镇建设,小城镇的各项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改造,特色小城镇的培育有序推进。
水城区辖11个镇,10个乡,7个街道,全区国土面积为3040.73平方公里,截止2020年底总人口为82.58万人,常住人口为65.42万人,常住城镇人口城镇化率为45.61%。已列入六盘水市城市东城区,主要由双水城区和水城经开区两部分组成,城市规划范围涵盖6个街道办,规划范围面积为326.83平方公里。下一步,水城区将全面塑造“同城一体、双核驱动、轴廊发展、多组相协”的总体空间格局,重点推进双水—六盘水东站(高铁)—水城经开区产业连片发展,强化双水-以朵片区“城市大脑”功能,联动六盘水高新区-水城经开区协调发展。将双水城区打造成30万人以上,水城经开区打造成15万人以上,至“十四五”末水城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0%以上,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以上。

区委副书记、区长 赵庆强
我们水城区将抢抓高质量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机遇,按照提升城市的承载力、城市经济、城市品质、城市的社会治理,大提升的要求,坚持以人为中心,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和背街小巷的改造。全力配套、完善水城区的教育、医疗、文化、旅游、养老等公共设施的配套,坚持产城融合、城乡融合,让水城区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规划布局下,建设成为山水园林之城,文旅康养中心,产业转型的高地,城市物流的枢纽,打造成为六盘水幸福美丽的东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