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戛乡吴王村:强基础补短板 兴产业促增收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花戛乡吴王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有关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和产业革命“八要素”等有关要求,着力改善农村道路、饮水等基础设施条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刺梨、猕猴桃等山地特色农业产业,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和下一步的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目前,全村496户2129人已全部脱贫。

吴王村位于花戛乡北部,居住在这里的村民以苗族、布依族为主。2016年,全村共有建档立卡户496户2129人,其中未脱贫户411户1724人,贫困发生率为29.3%。长期以来,交通不便是制约当地发展的最主要因素。说起原来的交通不便,今年已经71岁的吴王村渡口组村民蔡祥书至今印象深刻,家里种的杨梅一到成熟季节就会因为无法及时销售出去而烂在地里,自家想搞点产业都不敢下手。
吴王村渡口组村民 蔡祥书
原来路没有修通,相当困难,赶一趟小场坝都要个把多小时,两个小时才能走到。买点小吃东西都要走到街上去,想喂猪也不敢喂。
要想富,先修路。2015年以来,尤其是2017年以来,吴王村结合“组组通”建设和“三改三化”等工程建设,在全村掀起了公路建设的热潮,短短几年的时间,全村共修建组组通公路40.9公里,串户路硬化两万余平方米,把道路修到了每家每户的家门口。
现如今,得益于交通条件的改善,蔡祥书老人也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家里的杨梅不愁卖了,还搞起了养殖业,养了20多头生猪,160多只鸡,20余只鸭,仅今年就已经卖了60多头小猪仔,赚了不少钱。
吴王村渡口组村民 蔡祥书
今年卖杨梅卖得3万多块钱,一把路修通以后都方便多了,想种哪样都可以种,想发展什么事业都可以发展,今年的毛收入也达到了二三十万。
不仅路通了,近年来,吴王村还通过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人居环境整治、危房改造等工作,让整个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显著改善,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提升。
吴王村支书、主任 孔德鹏
现在我们吴王村所有的农户,路也通了,水也到户,住房现在也是有保障的,基础设施已经得到明显的改善,现在村庄的面貌焕然一新。
在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的同时,吴王村还深入实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刺梨、猕猴桃等山地特色农业产业。刺梨是吴王村实施的主导产业,但2015年开始实施刺梨种植的时候,当地老百姓十分抵触,刺梨种植不标准,管护工作更是没有跟上。
吴王村支书、主任 孔德鹏
我们村发展刺梨产业在前期也是非常困难,老百姓有很大的抵触情绪,通过我们多年不懈的宣传和努力,现在老百姓确确实实感受到这个产业给他们带来的实惠。现在我们村的刺梨产业,原来主要是依靠政府来大包大揽,但是现在老百姓是自己主动的自发管理,刺梨产业也由原来的粗放型管理走向了精细化管理。
截至目前,全村共有刺梨种植面积8435亩,覆盖农户1247户5295人,其中建档立卡人口478户2003人。2020年共收购刺梨鲜果165吨,发放刺梨收购款近百万元。除刺梨外,吴王村还布局种植有猕猴桃2000余亩,玛瑙红樱桃、蜂糖李、枇杷、软籽石榴等精品水果2000亩,红米187亩,实现了产业全覆盖。
坡脚组村民龙国良家一共种植有刺梨18亩,今年有13亩开始产生效益,一共为他带来了三万多元的收入。
吴王村坡脚组村民 龙国良
今年的刺梨可以,已经卖得9000多斤,今年管理得好,明年卖6万元左右不成问题。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的吴王村,交通更加便利,特色产业基本形成,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民幸福感、获得感明显提升。全乡496户2129人也已全部实现脱贫。
吴王村支书、主任 孔德鹏
为了有效巩固我们村的脱贫攻坚成果,围绕乡村振兴,我们下一步将紧紧围绕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产业品质,提升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改善群众的生活条件等,进一步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吴王村位于花戛乡北部,居住在这里的村民以苗族、布依族为主。2016年,全村共有建档立卡户496户2129人,其中未脱贫户411户1724人,贫困发生率为29.3%。长期以来,交通不便是制约当地发展的最主要因素。说起原来的交通不便,今年已经71岁的吴王村渡口组村民蔡祥书至今印象深刻,家里种的杨梅一到成熟季节就会因为无法及时销售出去而烂在地里,自家想搞点产业都不敢下手。
吴王村渡口组村民 蔡祥书
原来路没有修通,相当困难,赶一趟小场坝都要个把多小时,两个小时才能走到。买点小吃东西都要走到街上去,想喂猪也不敢喂。
要想富,先修路。2015年以来,尤其是2017年以来,吴王村结合“组组通”建设和“三改三化”等工程建设,在全村掀起了公路建设的热潮,短短几年的时间,全村共修建组组通公路40.9公里,串户路硬化两万余平方米,把道路修到了每家每户的家门口。
现如今,得益于交通条件的改善,蔡祥书老人也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家里的杨梅不愁卖了,还搞起了养殖业,养了20多头生猪,160多只鸡,20余只鸭,仅今年就已经卖了60多头小猪仔,赚了不少钱。
吴王村渡口组村民 蔡祥书
今年卖杨梅卖得3万多块钱,一把路修通以后都方便多了,想种哪样都可以种,想发展什么事业都可以发展,今年的毛收入也达到了二三十万。
不仅路通了,近年来,吴王村还通过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人居环境整治、危房改造等工作,让整个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显著改善,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提升。
吴王村支书、主任 孔德鹏
现在我们吴王村所有的农户,路也通了,水也到户,住房现在也是有保障的,基础设施已经得到明显的改善,现在村庄的面貌焕然一新。
在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的同时,吴王村还深入实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刺梨、猕猴桃等山地特色农业产业。刺梨是吴王村实施的主导产业,但2015年开始实施刺梨种植的时候,当地老百姓十分抵触,刺梨种植不标准,管护工作更是没有跟上。
吴王村支书、主任 孔德鹏
我们村发展刺梨产业在前期也是非常困难,老百姓有很大的抵触情绪,通过我们多年不懈的宣传和努力,现在老百姓确确实实感受到这个产业给他们带来的实惠。现在我们村的刺梨产业,原来主要是依靠政府来大包大揽,但是现在老百姓是自己主动的自发管理,刺梨产业也由原来的粗放型管理走向了精细化管理。
截至目前,全村共有刺梨种植面积8435亩,覆盖农户1247户5295人,其中建档立卡人口478户2003人。2020年共收购刺梨鲜果165吨,发放刺梨收购款近百万元。除刺梨外,吴王村还布局种植有猕猴桃2000余亩,玛瑙红樱桃、蜂糖李、枇杷、软籽石榴等精品水果2000亩,红米187亩,实现了产业全覆盖。
坡脚组村民龙国良家一共种植有刺梨18亩,今年有13亩开始产生效益,一共为他带来了三万多元的收入。
吴王村坡脚组村民 龙国良
今年的刺梨可以,已经卖得9000多斤,今年管理得好,明年卖6万元左右不成问题。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的吴王村,交通更加便利,特色产业基本形成,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民幸福感、获得感明显提升。全乡496户2129人也已全部实现脱贫。
吴王村支书、主任 孔德鹏
为了有效巩固我们村的脱贫攻坚成果,围绕乡村振兴,我们下一步将紧紧围绕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产业品质,提升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改善群众的生活条件等,进一步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