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万台电暖炉让搬迁群众温暖过冬
近日,又一轮冷空气来袭。
记者在水城经济开发区贵炬电器生产车间看到,60余名工人正在加紧生产电暖炉。截至目前,公司已接到订单一万一千台,启用了三条组装线,最大程度的保质保量进行生产。
贵州贵炬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伍光良告诉记者:“在生产流水线整个工艺流程做完以后,我们有一个检测仪,对产品的一个电压、电阻、耐压、漏电,各方面的安全性能逐一的进行检查,一旦不合格我们就不会打包入库出厂的”。
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水城县着力将易地扶贫搬迁点群众保障工作做实、做细,从人均环境改善、生活质量改善方面着手,让搬迁群众的这个冬天不再冷。
水城经济开发区内同样忙碌生产的还有凉都山火电器,据公司负责人介绍,现在每天的产量在300台左右,通过从广州统一采购原材料,工人只需要5分钟就能组装完成一台电暖炉。
“针对我们这个脱贫攻坚战市场,总共做了几个布置,第一是原材料采购,每天都会有五车货源原材料采购,源源不断的供应,一直到这个货结束为止;第二的话是我们这个工人的分配,十个人为一组,第一组负责粘玻璃、打边框,第二组负责面板插线、组装发热体,第三步的话就是整体炉子的组装。”六盘水凉都山火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熊燚介绍说。
当天,记者了解到,凉都山火电器有一批85台电暖炉准备出货,于是我们跟随送货的大车,将电暖炉送到了十几公里外的新桥社区易扶安置点。除了早早等候在这里的搬迁群众外,各乡镇负责联系发放的工作人员也全部就绪。
“从果布戛乡搬迁来的群众,主要居住在新桥社区和和兴社区,还有以朵社区、银矿社区这几个社区,我们乡镇今天的主要工作就是监督电暖炉的发放,并帮助老百姓发放到家里面,并且把它安装好,确保老百姓过冬取暖。”水城县果布戛乡工作人员彭渊说到。
今年以来,水城县将易地扶贫搬迁的工作重心向后续扶持和社会管理转移,通过全面狠抓“五个体系”建设,做好搬迁群众新居生活后半篇文章。据了解,此次集中发放的电暖炉涉及25个乡(镇、街道)13个易扶点,共计9799台,由水城县扶投公司组织实施。“爱心炉子”不仅温暖了群众的家,也犹如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温暖了他们的心房。
领取到新的电暖炉的水城县新桥社区搬迁群众陈扑艳,在人群中忍不住的点头:“以前像我们取暖都是用那种小电炉取暖,搬到这边来之后,他们都给我们发火,发这个大的炉子取暖,感觉搬到这点来住,其实还是很温暖的,还是蛮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