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栏】不改的初心 不懈的使命——水城县财政局派驻果布戛乡大寨村轮战干部王文华同志典型事迹
阳光被层层叠叠的树叶过滤,给人一种凉莹莹的抚慰,仿佛一切都在过滤,一切都在升华,一切都在收获,忙碌了一年的北盘江畔的农户也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绽放出幸福甜美的笑容,然而在这美丽的季节里,水城县财政局派驻果布戛乡大寨村轮战干部王文华却倒在了脱贫攻坚的路上。
王文华,男,汉族,1967年7月生,1987年7月毕业于贵州省安顺财政学校,199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系水城县财政局二级主任科员、监察股股长。2018年8月被选派到果布戛乡大寨村轮战后,他舍小家顾大家,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为大寨村的脱贫攻坚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然而,在2019年11月14日早晨,王文华突发疾病,经送医院抢救,但是天不遂人愿,王文华还是永远地离开了他至亲的家人、他为之奋斗洒下辛勤汗水的工作岗位,将生命定格在了52岁。这一天,离王文华的母亲85岁生日仅仅过去了9天。
心中装着工作,一心扑在事业上,任劳任怨“一头牛”
“老王啊,您是单位老同志,有些事情推一推就过去了,局领导也不好意思盯您啊!”“老王,您咋个经常加班哦,这种小事您叫个年轻人干就好了啦,早点回家休息。”……
单位上有同志看到王文华工作辛苦,也曾经劝他推一推、放一放,可他不以为然,他经常说:“别人可以帮你做事,却永远无法为你学习,只有自己脑袋里有东西,干起工作来心才不会慌。”
凭着对工作的热爱和踏实肯干,王文华同志很快就成了财政系统的“专家”。在财政工作期间,牵头制定了《水城县财政局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组主体责任和纪检组监督责任体系三年工作目标》及水城县财政局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体系三年工作目标责任清单;牵头完成了财政部门《三年铸廉行动》工作;牵头组织实施了对全县基层财政所的财政财务检查指导工作等等,出色的完成了各项工作,曾多次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6年获全国“六五”普法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获2012全省治理私设小金库先进个人。
1987年以来,从水城特区财政局到水城县财政局,王文华同志32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坚守”的深刻内涵。
“他这个人办事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不畏人言,工作出色,谨小慎微,是同事们的好朋友,是领导的好帮手”,这是财政局领导、同事们对他的真实评语。
心中装着大局,一生交给党安排,埋首躬身“一块砖”“我从小在农村长大,熟悉农村工作,我想我能为老百姓做些事,就让我去驻村吧。”在水城县“三段式”脱贫攻坚工作中,从2018年8月第一阶段开始,选派干部到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得知这一消息后,王文华第一时间找到局领导。局领导被王文华的诚恳所打动,同意了他的请求。
走马上任,来到轮战帮扶点水城县果布戛乡枫香村,王文华轻车熟路,他用真诚和行动很快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并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在枫香村走访核实信息、收缴医疗保险时,常常会听到群众热情的招呼:“老王,他家种庄稼去了,没在屋里,快来我家喝水。”“王哥,快来吃洋芋,我刚煮好。”但由于身兼监察股股长一职,业务繁多且要求高,驻村轮战5个月后,王文华于2019年2月回到局里工作。
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心里永远装着的是老百姓”。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全国两会召开时的讲话精神时,他经常与同事们这样交流。
2019年10月,水城县决胜脱贫攻坚工作进入了第三阶段最关键时刻,这位老党员初心不改,又一次主动请缨,再次奔赴脱贫攻坚主战场,战斗在第一线。
“我们为了这场胜利已经奋斗了这么多年,这最后的时刻我们必须践行初心使命、全力以赴、誓夺全胜。”在大寨村,有着32年工龄,22年党龄的王文华常常为一起参与轮战帮扶的同志们加油打气。与乡、村驻村干部一起入户进门,紧紧围绕三段式脱贫攻坚第一阶段工作总部署,开展村居环境整治、信息精准核实,老旧危房屋拆除、透风漏雨整治、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收缴等工作,与全村扶贫同志一道不懈努力地在为大寨村脱贫攻坚工作夯实坚实的基础。
心中装着群众,亲躬亲为做表率,乐于奉献“一面旗”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六个精准’的重要论述一直是他开展扶贫工作的“法宝”。“不在群众家中,就在去往群众家的路上”,这是驻村干部王文华的工作常态。驻村期间,他一心一意服务群众,尽己所能为群众排忧解难,用初心使命诠释了一位扶贫干部心系群众的热血赤心。
也就是到大寨村驻村轮战报道的第二天,他就积极投身到工作中,与财政局轮战队员肖德品、乡驻村干部杜峰、周真义到新田组开展工作,一直到下午五点半以后准备返回村里,由于村里用车紧缺,王文华同志建议大家徒步返回村里,在路过永姑河的时候,他不慎摔入河中,虽然没有受伤,但是全身湿透。因为天气寒冷,其他几位同志怕引起感冒,提出联系车来接他回住处,他毅然拒绝了,还是坚持徒步返回村里。
在果布戛乡大寨村驻村轮战期间,王文华看到大寨村的村民每年都要举办火把节,但缺少一个宽敞的场地,就积极争取一事一议项目,为大寨村修建了1500平方的民族小广场及配套设施。同时还为大寨村硬化了1.2公里的串户路,方便了十几户人家出行。期间,共为大寨村争取一事一议项目14个,资金总额达177.74万元。
在果布戛枫香村驻村轮战期间,为该村争取到一事一议项目2个,金额达18.91万元。
“干部心里装着百姓,扶贫才能见到实效”。扶贫路上,王文华时刻都在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做到了沉下身子真切了解群众的疾苦和需求,深刻把握社情民意,知民之所思、察民之所虑、帮民之所需……他是同事眼中的好榜样,也是老百姓的贴心人、暖心人。工作中一直不叫苦不叫累,默默地工作着、努力着、奉献着!
心中装着群众,一往情深献基层,顾大舍小“一座碑”“扶贫决胜在眼前、忠孝只能两难全,为完使命奔前线、老母寿诞难膝前,遥祝老母身体好、惟愿笑口常常开”。
“今天是老妈的生日,由于公事在身,身不由己,不能亲自给老妈祝寿。只能遥祝老人家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愿老妈天天快乐,笑口常开。”母亲85岁生日当天,王文华还在村里走访,没能回家为母亲过生日,只能饱含歉意地在家人微信群里发了一条祝福信息。不曾想这却是王文华最后一次给母亲的生日祝福……
试问人间有多少人能活到八十多岁,又有多少个一个八十多岁的老母亲,一个52岁的扶贫干部,如果不是使命号召,又怎么会缺席老母亲的生日,这样的生日又还有几个?当财政局同事第一时间将王文华同志不幸逝世的消息告诉老人家时,老人家泣不成声,只说了一名话:“他是党的干部”。
“永远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同事们眼中的王文华,是一个讲政治、顾大局的典范。就连儿子结婚,王文华也因工作而将筹备担子压给了妻子,自己则仅在婚礼当天才回家招呼亲朋好友,满含深情地在婚礼上对儿子和儿媳提出了三点希望:孝敬父母,感恩亲朋,回馈社会。第二天,他又一头扎进了工作中。
“患难与共,幸福一生,我们30年结婚纪念日就要到了,但还是不能回来陪你庆祝,等脱贫攻坚结束了,我就带着你周游世界,补偿你这么多年来对家、对我、对孩子的艰辛付出。”这是他与妻子最后一次通话时的承诺,说到这里,他妻子已泣不成声......
都说“自古忠孝难两全”。王文华一心扎在脱贫攻坚一线,长时间吃住在村,无暇顾及家人。走村入户与群众交心谈心的背后,是陪伴家人的缺失。为了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王文华舍小家顾大家,不分昼夜,与脱贫攻坚战场上的队友一同走村串户、补齐短板、准备各种资料,勤勤恳恳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战场上。
王文华的突然离世,让水城县失去了一位好干部,也让他的母亲失去了一个好儿子、妻子失去了顶梁柱、儿子失去了好父亲。王文华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中走了,但他是带着他的“初心”离开的,他始终没有忘记为什么出发,没有忘记来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