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经济开发区经发局杨俊:创新引领 “傻大黑粗”变了样

2019-03-26 01:51:02来源:未知点击:0
      在水城经济开发区铝及铝加工产业园内,铝液冷却形成铝板材、铝合金棒、铝线杆等初级铝产品,最终被加工成高端铝产品运出园区。

                                                             

      “值了!值了!一度濒临倒闭企业,破茧成蝶,这几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在双元铝业生产车间,水城经济开发区经发局局长杨俊不由感叹。
      2013年,杨俊到水城经济开发区工作,在他印象中,这里每个产业离开煤就会“死”,赚的每一分钱都带“颜色”,地方还饱尝生态环境恶化的“苦果”。

                                                             

      传统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如何突破?在各级党委的指导和帮助下,水城经济开发区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两条腿”走路。
      不可否认,通过节能降耗、科技创新、产业链延伸等举措,吸引了十九度铝业、莹月帆、安润吉、凉都山火等上下游企业项目落地经营,形成了一条环环相扣铝产业链。
      一花引来万花开,辖内玄武岩产业拉丝规模年产量达到1.5万吨,成为全国玄武岩拉丝生产规模最大的基地;硫酸锰一期工程3万吨生产线投产,带动了近200人就业;制鞋、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企业遍地花开。
      “多年的努力,辖内企业发展在去年进入‘爆发期’,2018年全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3.05亿元,其中铝产业产值30亿元,玄武岩产值3亿元,累计新增就业3000余人。”杨俊说,成绩得益于“变”和“新”上做文章。电解铝产能就地全部“消化”,变成高端产品走线市场;引进的新兴产业,立足资源优势,贴上“高科技产品”牌子,产业“高大上”发展,产品实现“升价倍增”。
      “今年,我们将全面推动硫酸锰二期万吨电池级锂盐项目建设,为打造新能源电池产业奠定基础;加大玄武岩产品开发,确保在军工、汽车领域的产品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建成力威铝模板、十九度二期工业型材、莹月帆二期等铝下游产业项目,进一步纵向延伸铝产业链条,完成60亿元产值……全区预计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1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以上,新增就业3000人左右。”杨俊说。
      事实上,水城经济开发区——水城县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在新旧动能转换间,通过提升产业链水平,工业发展正慢慢撕下“傻大黑粗”的标签,折射出了六盘水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由“要素引领”向“创新引领”转变,逐步驶入“高精特新”发展“快车道”,交出了绿色发展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