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动态】水城县出台“三段式”决胜脱贫攻坚第二阶段十六条措施

2019-03-25 23:44:18来源:未知点击:0

为深入实施“三段式”攻坚战略,实现第二阶段“再战150天,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各项任务”的目标,2月16日,水城县出台“三段式”决胜脱贫攻坚第二阶段十六条措施。

水城县“三段式”决胜脱贫攻坚第二阶段十六条措施分“强化组织保障,完善攻坚体系”、“强化人员统筹,确保‘前线’攻坚力量”、 “强化推进速度,确保攻坚进度”、“强化职责职权,确保支持保障到位”、 “强化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四个部分。

“强化组织保障,完善攻坚体系”部分分四条措施:完善三级组织体系。延续第一阶段组织体系,从县级到村级,强化三级组织体系建设。县成立指挥部,乡(镇、街道)成立决胜工作团,村成立决胜工作队,形成脱贫攻坚三级立体工作网络体系;完善指挥部调度制度。由指挥长统一调度,每2周召开1次工作调度会议,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到村(居),县设主会场,乡(镇、街道)和村(居)设分会场,对全县脱贫攻坚重大事项、重点工作、专项工作和突出问题,以及乡(镇、街道)决胜工作团运行情况进行调度、研判和部署,重点研究和解决阶段性突出问题,并对当前各项重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专项排名和综合排名;完善乡(镇、街道)决胜工作团调度制度。由团长或团长委托副团长负责调度,主要由团长、副团长、轮战干部、村决胜工作队长、有关股室站所等人员参加,每周召开1次调度会议(团长每月调度不少于2次)。根据县指挥部的安排,主要针对村决胜工作队的工作情况及辖区内阶段性工作、重点工作、专项工作和突出问题进行调度部署,解决问题,推进工作;完善村决胜工作队调度制度。由村决胜工作队长统一调度,晚上召开调度会,由驻村轮战队、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乡(镇、街道)包村人员、村支“两委”成员、村民小组长参加,实行一周一小结,主要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帮扶责任人反映的问题,建立问题台账,逐一落实,提出销号解决的措施及完成时限,并研究落实上级安排的有关工作。各级调度会议以解决问题为主,突出会议质量和效果,坚持开小会、短会,控制大会、长会、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会。

“强化人员统筹,确保‘前线’攻坚力量”部分分三条措施:人员力量下沉。全面加强进村入户调研、督促、检查、指导、帮扶工作,以实地调研、实地指导、实地解决问题为主。指挥长:每季度要对全县25个乡(镇、街道)走访、督查、指导、调研全覆盖。县级团长、副团长:每周对包保的乡(镇、街道)实际走访、督查、指导、协调不少于1次。每月对包保乡(镇、街道)的所有村实地督导1次以上。轮战工作队:各相关部门至少保证三分之一的人驻村轮战(或保持第一阶段人数不变),严格考勤管理,每月吃住在村不少于22天,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全力协助配合乡镇、村支两委各项工作。乡(镇、街道)党(工)委、人大、政府和办事处主要负责人:每周对辖区村实际走访、指导、协调、调度达到全覆盖,包保本乡(镇、街道)贫困发生率最高或工作难度最大的村。乡(镇、街道)包村领导:到联系村进行走访、调度和协调,每月吃住在村不少于22天。部门主要领导:每周对挂帮的乡(镇、街道)实际走访、督查、指导、协调不少于1次。每月对挂帮乡(镇、街道)的一半以上的村实地督导1次以上。驻村工作队、村支“两委”干部、第一书记、村民小组长:宣传执行对本村脱贫攻坚各项政策和完成各项任务,做到包组包户包到位,一包到底;加强业务靠前指导。县扶贫局、住建局、水务局、教育局、卫计局、交通局、移民局、农业局等根据工作职责和实际,分片区(工程点)或乡(镇、街道)组建一线业务指导督查组,明确专人负责,与乡村两级专班联动协调,现场指导解决问题,每周对负责区域项目、业务等工作进行现场指导、调度和协调,并报县级专班进行适时研判。各工作业务指导督查组名单送交工作团团长和县攻坚办备案,督查人员要对督查内容签字背书,对上报内容真实性负责;充分发挥结对帮扶作用。结对帮扶干部开展帮扶工作时要做到真心入户、用心交流、贴心关怀,帮扶干部每月走访帮扶对象不少于2次(教师和医生每月走访不少于1次),要引导动员帮扶对象做好室内外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对照“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查找短板、掌握帮扶对象基础信息动态变化情况及时上报村。要让结对帮扶对象知晓帮扶干部个人信息,提升群众认可度。

“强化推进速度,确保攻坚进度”部分分两条措施:工作推进要快。县级各工作专班、各乡(镇、街道)、各级各部门必须紧盯总体要求,严格按照第二阶段工作方案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把控好各项工作推进,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速度、加大力度、加紧进度,在工作推进过程中要善于创新,勇于担当,严肃党风党纪,各项任务落实要做到分工实、责任实,在突出“快”的同时要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高质量完成,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问题整改要好。对各级督查检查发现的问题,实行分级分解交办。中央、省、市和县委县政府督查检查发现的问题,由指挥部办公室分解交办;专班督查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由专班分解交办。对发现的问题,要在1日内分解交办,明确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并下发《问题整改交办单》。承办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实行签字负责制,3日内上报安排落实和初步整改情况,按旬上报整改情况。

“强化职责职权,确保支持保障到位”部分分三条措施:人事权力。突出决胜工作团团长问责建议权。对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履职不力的科级干部提出处理建议、对股级干部、村支“两委”干部、驻村干部、轮战干部、帮扶干部现场处理;后勤保障。各级各部门要关心关爱扶贫干部,加强安全出行提醒和教育,加强后勤保障工作,做好食宿、物资保障等工作,有关费用由各单位结合实际,按县有关规定处理;要素保障。各有关部门根据本部门职能负责好全县相关要素保障,相关部门负责好轮战队员、驻村干部、帮扶责任人的必要要素的保障。

“强化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部分发三条措施:正面宣传发动。加强脱贫攻坚政策宣传,宣传标语要有针对性、实效性。在报纸重要版面、电视重要时段,开辟专题专栏,宣传先进典型。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和“村村响”的作用,特别是要充分采用农户喜闻乐见的方式,如群众会、院坝会、火塘会等进行宣传,不断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营造学先进、赶先进的浓厚氛围,汇聚脱贫攻坚磅礴力量;负面典型曝光。通过文件、电视、广播、报纸、微信、村村响、院坝会等载体,点名道姓通报反面典型曝光一批,影响一片,警钟常鸣、震慑常在;坚持法治扶贫。由县委政法委牵头,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法治教育;针对扶贫工作中出现的拒不赡养老人、非法干扰扶贫工作、恶意骗取扶贫资金等行为,依法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营造良好的法治扶贫氛围。

“强化执纪问责,确保纪律保障”部分分一条措施:加大问责力度。由县纪委监委牵头,按照有关规定,对弄虚作假、不作为、慢作为、履职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从严从重从快予以追责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