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县: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力度,让贫困群众“搬”出新天地
水城县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精心组织,精准发力,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各项工作,最大程度释放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红利,让贫困群众搬入新社区、搬出新气象、搬来新生活。

刘会良是陡箐镇阿佐村人,家里一共有4口人,自从2017年搬迁至陡箐镇易地扶贫搬迁2期安置点以来,不但住上了新房子,还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闲暇时还可以和安置点的老人们在一起打打牌、聊聊天,美好的新生活让刘会良心里充满了感激。
子女读书是搬迁群众十分关心的事情,在陡箐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由于配套的学校还未建设完成,为了不影响搬迁群众子女就学,当地政府经过协调,把安置区内的部分办公用房作为临时就读点。
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过程中,水城县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把易地扶贫搬迁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同步配套水、电、路、讯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完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商业等公共服务网络体系,切实解决搬迁群众就医、就学等问题,并积极搭建就业平台,帮助搬迁群众解决就业难问题。截止目前,在易地扶贫搬迁就业保障方面,水城县共组织就业培训3315人次,组织招聘会17次,提供就业岗位8589个,开发就业岗位9721个,2016年度搬迁户就业3051人,2017年度搬迁户就业12366人。
王富元是一名易地扶贫搬迁户,同时也是贵州黔之英鞋服有限公司的一名工人。自进入鞋服场工作也来,通过自身的努力,他不但工资待遇得到了提高,还当上了小组长,手里管着20来名工人。

水城县还结合“农民画乡”文化品牌、农村特色饮食品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三变”改革等特色,探索出“三变+易地扶贫搬迁+N”等创新发展模式,有效促进搬迁安置点的持续发展。到目前为止,水城县2016年实施11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已基本完成,共建成2044套安置房,实现搬迁入住2044户8347人;2017年实施5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共建设安置房583栋5738套,已搬迁入住4845户21109人;2018年度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8个,建设安置房388栋7427套,目前已主体完工371栋6849套,实现分房入住369户1598人。
下一步,水城县还将积极探索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与模式管理,整合各方力量参与易地扶贫搬迁小区建设管理,力争把各安置点建设成“入住充分、就业充足、生活便利、内外相连、邻里和睦、守望相助、平安稳定、精神充实”的和谐活力社区。

刘会良是陡箐镇阿佐村人,家里一共有4口人,自从2017年搬迁至陡箐镇易地扶贫搬迁2期安置点以来,不但住上了新房子,还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闲暇时还可以和安置点的老人们在一起打打牌、聊聊天,美好的新生活让刘会良心里充满了感激。
子女读书是搬迁群众十分关心的事情,在陡箐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由于配套的学校还未建设完成,为了不影响搬迁群众子女就学,当地政府经过协调,把安置区内的部分办公用房作为临时就读点。
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过程中,水城县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把易地扶贫搬迁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同步配套水、电、路、讯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完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商业等公共服务网络体系,切实解决搬迁群众就医、就学等问题,并积极搭建就业平台,帮助搬迁群众解决就业难问题。截止目前,在易地扶贫搬迁就业保障方面,水城县共组织就业培训3315人次,组织招聘会17次,提供就业岗位8589个,开发就业岗位9721个,2016年度搬迁户就业3051人,2017年度搬迁户就业12366人。
王富元是一名易地扶贫搬迁户,同时也是贵州黔之英鞋服有限公司的一名工人。自进入鞋服场工作也来,通过自身的努力,他不但工资待遇得到了提高,还当上了小组长,手里管着20来名工人。

水城县还结合“农民画乡”文化品牌、农村特色饮食品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三变”改革等特色,探索出“三变+易地扶贫搬迁+N”等创新发展模式,有效促进搬迁安置点的持续发展。到目前为止,水城县2016年实施11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已基本完成,共建成2044套安置房,实现搬迁入住2044户8347人;2017年实施5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共建设安置房583栋5738套,已搬迁入住4845户21109人;2018年度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8个,建设安置房388栋7427套,目前已主体完工371栋6849套,实现分房入住369户1598人。
下一步,水城县还将积极探索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与模式管理,整合各方力量参与易地扶贫搬迁小区建设管理,力争把各安置点建设成“入住充分、就业充足、生活便利、内外相连、邻里和睦、守望相助、平安稳定、精神充实”的和谐活力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