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之脱贫攻坚进行时——花戛乡磋播村:“八要素”落地深耕 助推贫困村产业变形

2019-01-20 02:43:01来源:未知点击:0

磋播村是水城县最偏远的村寨之一,曾因交通闭塞,经济发展十分落后。近年来,按照农村产业发展“八要素”,磋播村因地制宜重点发展适应性、特色性产业,全面推广产业扶贫,不断拓宽就业渠道,精准发力推进全村产业变形,群众增收。

               

 

连日湿冷的阴雨天刚过去,水城县花戛乡磋播村的村民们就忙着到猕猴桃基地里进行布线、栽杆、拉网等作业。

  “我以前种包谷,但是只能收4500斤干包谷米。现在打工一天给我的报酬是150元,现在种猕猴桃的土地是17,栽刺梨的是138,(土地流转费用)总的得了5800元,我给他们种刺梨的小工费也得了6000多,我们种猕猴桃也有兴趣,种刺梨也有兴趣。”村民邓甘廷告诉记者,自从将自家的土地流转给基地种植猕猴桃后,他忙时务农,闲时务工,收入实现了稳定增长。


               
 

根据当地海拔高度和土壤养分状况磋播村今年针对地势平整、土壤肥沃的地块规划实施了1000亩猕猴桃种植。“采取“公司+村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总的村合作社流转了1062亩土地,覆盖3021061人,其中贫困户150529人,就土地入股分红,户均增收能达到1761元。”水城宏兴公司花戛猕猴桃基地建设负责人夏超告诉记者。

  据了解,猕猴桃基地土地流转费按照第一个五年每亩500元、第二个五年每亩800元、第三个五年每亩1000元的模式进行。现已向当地吸纳60余户贫困户在猕猴桃基地就业务工,预计在20195月全部建设完成,进入管护阶段后,每亩土地的用工量将增加至20个以上,当地村民可通过就业实现收入再次增长。


               
 

“在打坑的时候,长宽一般是50公分,深度也是50公分。一般育好的苗,我们在拆营养包的时候,一定要轻拿轻放,因为营养坨容易散,散了之后根系之间的接触有空隙,就接触不到里面的水分,就会降低存活率。”围绕“产业发展到哪里,农技培训就延伸到哪里”的要求,在搓播村的另一边,一场针对如何补植补种、管护刺梨的培训正在农户地里生动开讲,水城县花戛乡刺梨种植技术员邓长兴一边讲一边现场示范。

像这样的农技培训活动,时常在磋播村的田间地头开展着。通过技术人员全面、细致的技术指导,确保了刺梨苗稳定生长,也增强了农户们种植刺梨的信心。

据了解,磋播村于2015年开始发展刺梨产业种植,到2017年,全村刺梨种植面积已达5882亩。目前,搓播村已与水城县林务投资公司和初好投资有限公司签订协议,按照每斤3元的价格对磋播村的刺梨进行保底收购。去年到今年,磋播村共组织5000余人次参与到刺梨产业的种植和管护,群众在刺梨种植和管护中人均增收800元,带动171773人脱贫。

在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的同时,磋播村还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采取多种方式培育发展后续脱贫产业和转移就业工作目前, 600用于发展食用菌生产的大棚正在如火如荼的修建当中,预计今年年底全部完工。建好后,按照一个人管护两个大棚的规划直接解决300就业问题建好后,按照一个人管护两个大棚的规划,将直接解决300人的就业问题。而食用菌大棚每年生产效益中的80%,将用于设置贫困户公益性岗位工资的二次有偿发放。而食用菌大棚每年生产效益中的80%,将用于设置贫困户公益性岗位工资的二次有偿发放。


               
 

“我们这个大棚主要是种植香菇,我们已经和公司签订了协议,每斤按照4.5元(收购)。每个大棚能够投放4500棒棒菌,每个棒菌能够产2斤,每个大棚一年可以种两季。 600个大棚一年能够产生利润1200万元。这个大棚建成投产后,我们按照利益的20%给公司和合作社,80%由政府按二次有偿分配给贫困户。”水城县花戛乡磋播村党委书记徐祥峰向记者介绍。

他告诉记者:“我们按照气候条件,海拔高度来选择我们的产业。在海拔较高,土地不太平整的(地势)选择种植刺梨;又在土地平整、不太肥沃的地势选种食用菌大棚;在土地平整,土壤肥沃的地势选种猕猴桃。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村将继续按照农村产业“八要素”的要求,践行好“建好基地,搭好平台,带富群众”的扶贫新模式,分析市场需求,研判市场动向,建全利益机制,激发贫困内生动力,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

  找准方向,多管齐下,磋播村的脱贫攻坚已初见成效。截至目前,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已由2014年的4721964人减少到169611人,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5500元提高到现在的6900元,贫困发生率下降为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