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之春风行动:花戛乡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工作开展情况
花戛乡国土面积160.48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18万亩,其中水田0.58万亩,旱地4.6万亩。最高海拨2318米,最低海拨685米,平均海拔1450米,立体型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6.8℃,辖天门、吴王、海子、磋播、花水5个行政村(由原18个小村合并而成)89个村民组,现有总人口6114户20350人,贫困人口1096户4205人,贫困发生率20.66%。
现有贫困人口1096户4205人中,按照“五个一批”脱贫计划,计划通过发展生产脱贫273户1236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脱贫493户2241人,通过医疗和教育脱贫62户123人,通过生态补偿脱贫82户223人,通过政策兜底脱贫186户382人。
2017年共实施刺梨种植19720亩,补植补种2800亩,加上已实施的精品水果、核桃,以刺梨产业为主导,精品水果、核桃等为辅导产业的“1+N”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一、主要做法
花戛乡紧紧围绕《水城县2018年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工作方案》及《水城县2018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操作细则(试行)》的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举全乡之力,聚全乡之智,全力推进水、电、路、讯、房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及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做好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抓好落实。一是成立了以书记、乡长为组长,副科级领导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以及各村支书主任为成员的“春风行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任务、落实了责任。二是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花戛乡2018年脱贫攻坚“春风行动”方案》,指明了工作方向与步骤。三是成立工作专班,从乡干部中抽调10名骨干全部到村,与经开区下派的驻村轮战队员、乡驻村干部和村支两委人员一起参与“春风行动”工作,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共抓的大格局。四是及时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调度工作情况。及时组织召开班子会、项目专题调度会议,对“春风行动”每一项工作的施工进度和项目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截至目前,我乡组织召开交通项目调度会2次,人居环境整治专题会议2次,水利项目调度会1次,综合调度会2次。
(二)聚焦产业发展,做好结构调整。一是强化宣传,扩大刺梨种植规模。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召开群众会、村民小组会、院坝会等方式集中宣传刺梨产业政策,采取“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全面铺开”的方式,先对集中连片的土地进行规范种植, 然后再逐步铺开。目前,悬挂宣传标语50幅,召开群众会200余次,完成刺梨种植21658 亩,覆盖全乡20394人,刺梨产业初具规模。二是着重示范带动,提高群众参与力度。在贵州水城经济开发区的大力支持下,花戛乡在吴王村者卡建设刺梨产业种植示范基地1个,现已完成建设,吴王村底母组早熟蔬菜示范基地1个,现已完成初步种植,天门村乌苕种植示范基地1个,现已完成土地的落实,通过3个基地的创建,有效带动群众参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三是增强培训,提升群众管护意识。成立刺梨种植培训工作组,组织农技人员和经验丰富的农户担任技术指导,采取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方式对村组干部及参与种植农户进行管护培训,形成“干部+群众”的“大管护”格局。采取召开群众会、院坝会等形式征求百姓意见,将刺梨管护纳入《村规民约》,对破坏刺梨产业的行为进行处罚,加大管护力度,提升群众管护意识。四是成立专班,确保刺梨有路可销。成立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农业服务中心牵头,村支两委配合,以保底价格与全乡所有种植刺梨农户签订收购协议,确保群众有稳定的收益; 由三变办牵头,6个合作社具体负责,安排专人到周边市、县对接刺梨销路问题,切实解决全乡刺梨产业全面丰收后的销售问题,确保刺梨有路可销。五是以“三变”为抓手,实现三个100%。由乡三变分管领导牵头牵头,三变办具体抓,农业服务中心、人资社保中心和各村配合,动员农户参与“三变”改革,将手中的资源盘活起来,增加农户的收入;全面铺开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提高老百姓的土地产值;协调技术培训指导团队对全乡贫困户进行指导,增加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截至目前,花戛乡针对贫困户已实现加入合作社达100%、产业覆盖100%和技术团队指导100%。
(三) 聚焦综合保障,统筹推进项目。 一是道路交通。已启动全乡30条142.31km通组路的建设,现已竣工3条14.92km,2条16.112km基本完工,其余的25条111.278km已全部启动建设。二是安全饮水。已启动海子村天门山塘和吴王村大水山塘项目的建设,已完成全乡安全饮水不达标或者不通自来水的农户排查,正在积极对接上级部门进行解决。三是电力保障。已对接县供电局,对花戛乡还未实施电网改造的41个村民组2083户农户实施电网改造工程。四是通讯保障。对全乡未实现信号覆盖的区域进行摸排,共摸排出36个村民组未实现信号覆盖,正在对接上级部门进行解决。五是人居环境。按照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先选择几个村组进行重点打造,再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的原则,通过科学规划、发动群众、示范推广,稳步有序地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在已经启动箐口组、花营小村的建设工作,现在全乡已完成18000平方米的串户路硬化和2000平方米的庭院硬化。六是教育保障。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改善农村的办学条件,提升教育质量,要扎实抓好“教扶6条”政策落实,确保每个需要资助的贫困学生都能及时得到资助。已完成海子幼儿园和磋播小学修建的选址工作,花戛中心、花戛小学、鸡场小学已启动两年提质打造工程。七是医疗卫生。全面完善村卫生室建设,加强村医的管理和监督,力大对“医扶10 条”政策和“五重保障”措施的落实力度,确保每个需要救助的贫困群众都能得到及时救助。已完成全乡4个村卫生室建设和人员配备。八是易地扶贫搬迁。已组织20余户符合搬迁条件的搬迁对象到经开区就业,截至目前已成功就业7人;同时安排县乡两级“驻村轮战”队员、村支两委深入全乡贫困户家中反复做思想工作,把各种有利政策和好处讲深讲透讲明白,确保应搬尽搬。九是住房保障。各村组织人员对不能享受危房改造政策的农户进行摸底排查,将不能享受危改政策的危房户摸排出来,目前,经莫排,我乡有40户农户属于不能享受危房改造政策的危房户。十是花戛乡天门村土鸡孵化养殖项目已完成土地的协调和平场工作,正在准备下一步工作中。
二、存在问题
一是全乡面积较大,人员居住分散,需要实施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整治方面的任务量大,人力、物力、财力方面跟不上,工程进度缓慢;二是群众意识跟不上,以前的传统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一直在延续,群众参与人居环境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不高。三是土地贫瘠,水资源匮乏,在发展产业方面投资大,品种选取面窄。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按照脱贫攻坚“春风行动”的整体要求,突出重点,围绕我乡的水、电、路、讯、房、人居环境整治、产业、易扶搬迁、医疗教育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措施,全力补齐我乡脱贫攻坚的短板。
(一)安全饮水方面。对接水投公司和县水务局协调项目资金2000万元,对磋抪村、海子村、吴王村、天门村和花水村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快推进海子村天门山塘和吴王村大水山塘项目的建设进度。
(二)电网改造方面。加快对41个村民组2083户农户实施电网改造工程的跟踪落实力度,有效解决老百姓用电难问题,群众用电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三)通组路方面。加强与交通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快推进2条16.112km基本完工和已全部启动建设25条111.278km的道路的建设,确保2018年年底我乡境内的组组通实现全覆盖。
(四)通讯方面。依托经开区帮扶的优势,联系通讯公司,在我乡建设通讯塔,全面消除我乡36个村民组的信息网络盲区盲点,实现了自然村“村村通电话”、行政村“村村通宽带”和边远村组“户户有网络信号”的目标。
(五)危房改造方面。请求经开区帮助协调解决花戛乡40户不能享受危房改造政策的农户的住房进行改造,预计需资金140万元,解决农户住房安全问题。
(六)人居环境整治方面。为在2018年底,使花戛乡的村容村貌发生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的生活习惯得到改变,精神文明层次得到提高。一是向县住建局协调全面启动花戛乡“三改三化”、污水处理池及串户路硬化等建设资金;二是与县“四创”办和县环保局对接,争取路灯、停车场、垃圾池、垃圾桶、垃圾处理点、垃圾收集点等资金的投入;三是争取经开区的帮扶资金,修建文化广场、公共澡堂、村规民约宣传墙、诚信文明卫生评比等费用;四是与文广局对接,争取文化配套设施费用。
(七)产业方面。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动员群众自动参与刺梨产业的管护;二是借助经开区下拨的乌苕、红米、蔬菜的项目资金,做细、做实、做好我乡的1500亩的乌苕、800亩的红米和150亩的早熟蔬菜种植项目,截至目前,我乡已向吴王村、天门村、花水村老百姓发放5000斤红米谷种,完成吴王村、天门村、花水村乌苕育苗点的布种工作;三是向经开区协调修建红米和乌苕红米包装加工厂的资金30万元,为红米、乌苕产业的销售做铺垫;四是注重乌苕、红米等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创建和打造,同时让红米、乌苕以及民族特色产品搭上电商的快车。拟在花戛乡建电商实体店1个,投入资金30万元。五是做好乌苕、红米、刺梨等产品的有机认证,向经开区申请认证资金20万元,对我乡境内的成型产品进行有机认证。
(八)教育医疗方面。一是改善学校办学情况,落实好“两助三免”、“教育精准扶贫六条”资助政策;全面推进改扩建全乡中、小学学校;按期完成海子幼儿园和磋播小学的新建工程和花戛小学、花戛中学、鸡场小学、海子小学改扩建。二是落实好“五重保障”和“医疗精准扶贫十条”帮扶措施,完善乡村公共卫生基础配套设施,提升乡村医务人员技术和服务水平,全面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新建天门村和磋播村的第二卫生室,每个卫生计生室普通B超、心电图机各1台的配送,每村逐渐配备卫生人员到5人。
现有贫困人口1096户4205人中,按照“五个一批”脱贫计划,计划通过发展生产脱贫273户1236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脱贫493户2241人,通过医疗和教育脱贫62户123人,通过生态补偿脱贫82户223人,通过政策兜底脱贫186户382人。
2017年共实施刺梨种植19720亩,补植补种2800亩,加上已实施的精品水果、核桃,以刺梨产业为主导,精品水果、核桃等为辅导产业的“1+N”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一、主要做法
花戛乡紧紧围绕《水城县2018年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工作方案》及《水城县2018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操作细则(试行)》的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举全乡之力,聚全乡之智,全力推进水、电、路、讯、房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及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做好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抓好落实。一是成立了以书记、乡长为组长,副科级领导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以及各村支书主任为成员的“春风行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任务、落实了责任。二是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花戛乡2018年脱贫攻坚“春风行动”方案》,指明了工作方向与步骤。三是成立工作专班,从乡干部中抽调10名骨干全部到村,与经开区下派的驻村轮战队员、乡驻村干部和村支两委人员一起参与“春风行动”工作,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共抓的大格局。四是及时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调度工作情况。及时组织召开班子会、项目专题调度会议,对“春风行动”每一项工作的施工进度和项目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截至目前,我乡组织召开交通项目调度会2次,人居环境整治专题会议2次,水利项目调度会1次,综合调度会2次。
(二)聚焦产业发展,做好结构调整。一是强化宣传,扩大刺梨种植规模。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召开群众会、村民小组会、院坝会等方式集中宣传刺梨产业政策,采取“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全面铺开”的方式,先对集中连片的土地进行规范种植, 然后再逐步铺开。目前,悬挂宣传标语50幅,召开群众会200余次,完成刺梨种植21658 亩,覆盖全乡20394人,刺梨产业初具规模。二是着重示范带动,提高群众参与力度。在贵州水城经济开发区的大力支持下,花戛乡在吴王村者卡建设刺梨产业种植示范基地1个,现已完成建设,吴王村底母组早熟蔬菜示范基地1个,现已完成初步种植,天门村乌苕种植示范基地1个,现已完成土地的落实,通过3个基地的创建,有效带动群众参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三是增强培训,提升群众管护意识。成立刺梨种植培训工作组,组织农技人员和经验丰富的农户担任技术指导,采取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方式对村组干部及参与种植农户进行管护培训,形成“干部+群众”的“大管护”格局。采取召开群众会、院坝会等形式征求百姓意见,将刺梨管护纳入《村规民约》,对破坏刺梨产业的行为进行处罚,加大管护力度,提升群众管护意识。四是成立专班,确保刺梨有路可销。成立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农业服务中心牵头,村支两委配合,以保底价格与全乡所有种植刺梨农户签订收购协议,确保群众有稳定的收益; 由三变办牵头,6个合作社具体负责,安排专人到周边市、县对接刺梨销路问题,切实解决全乡刺梨产业全面丰收后的销售问题,确保刺梨有路可销。五是以“三变”为抓手,实现三个100%。由乡三变分管领导牵头牵头,三变办具体抓,农业服务中心、人资社保中心和各村配合,动员农户参与“三变”改革,将手中的资源盘活起来,增加农户的收入;全面铺开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提高老百姓的土地产值;协调技术培训指导团队对全乡贫困户进行指导,增加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截至目前,花戛乡针对贫困户已实现加入合作社达100%、产业覆盖100%和技术团队指导100%。
(三) 聚焦综合保障,统筹推进项目。 一是道路交通。已启动全乡30条142.31km通组路的建设,现已竣工3条14.92km,2条16.112km基本完工,其余的25条111.278km已全部启动建设。二是安全饮水。已启动海子村天门山塘和吴王村大水山塘项目的建设,已完成全乡安全饮水不达标或者不通自来水的农户排查,正在积极对接上级部门进行解决。三是电力保障。已对接县供电局,对花戛乡还未实施电网改造的41个村民组2083户农户实施电网改造工程。四是通讯保障。对全乡未实现信号覆盖的区域进行摸排,共摸排出36个村民组未实现信号覆盖,正在对接上级部门进行解决。五是人居环境。按照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先选择几个村组进行重点打造,再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的原则,通过科学规划、发动群众、示范推广,稳步有序地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在已经启动箐口组、花营小村的建设工作,现在全乡已完成18000平方米的串户路硬化和2000平方米的庭院硬化。六是教育保障。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改善农村的办学条件,提升教育质量,要扎实抓好“教扶6条”政策落实,确保每个需要资助的贫困学生都能及时得到资助。已完成海子幼儿园和磋播小学修建的选址工作,花戛中心、花戛小学、鸡场小学已启动两年提质打造工程。七是医疗卫生。全面完善村卫生室建设,加强村医的管理和监督,力大对“医扶10 条”政策和“五重保障”措施的落实力度,确保每个需要救助的贫困群众都能得到及时救助。已完成全乡4个村卫生室建设和人员配备。八是易地扶贫搬迁。已组织20余户符合搬迁条件的搬迁对象到经开区就业,截至目前已成功就业7人;同时安排县乡两级“驻村轮战”队员、村支两委深入全乡贫困户家中反复做思想工作,把各种有利政策和好处讲深讲透讲明白,确保应搬尽搬。九是住房保障。各村组织人员对不能享受危房改造政策的农户进行摸底排查,将不能享受危改政策的危房户摸排出来,目前,经莫排,我乡有40户农户属于不能享受危房改造政策的危房户。十是花戛乡天门村土鸡孵化养殖项目已完成土地的协调和平场工作,正在准备下一步工作中。
二、存在问题
一是全乡面积较大,人员居住分散,需要实施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整治方面的任务量大,人力、物力、财力方面跟不上,工程进度缓慢;二是群众意识跟不上,以前的传统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一直在延续,群众参与人居环境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不高。三是土地贫瘠,水资源匮乏,在发展产业方面投资大,品种选取面窄。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按照脱贫攻坚“春风行动”的整体要求,突出重点,围绕我乡的水、电、路、讯、房、人居环境整治、产业、易扶搬迁、医疗教育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措施,全力补齐我乡脱贫攻坚的短板。
(一)安全饮水方面。对接水投公司和县水务局协调项目资金2000万元,对磋抪村、海子村、吴王村、天门村和花水村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快推进海子村天门山塘和吴王村大水山塘项目的建设进度。
(二)电网改造方面。加快对41个村民组2083户农户实施电网改造工程的跟踪落实力度,有效解决老百姓用电难问题,群众用电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三)通组路方面。加强与交通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快推进2条16.112km基本完工和已全部启动建设25条111.278km的道路的建设,确保2018年年底我乡境内的组组通实现全覆盖。
(四)通讯方面。依托经开区帮扶的优势,联系通讯公司,在我乡建设通讯塔,全面消除我乡36个村民组的信息网络盲区盲点,实现了自然村“村村通电话”、行政村“村村通宽带”和边远村组“户户有网络信号”的目标。
(五)危房改造方面。请求经开区帮助协调解决花戛乡40户不能享受危房改造政策的农户的住房进行改造,预计需资金140万元,解决农户住房安全问题。
(六)人居环境整治方面。为在2018年底,使花戛乡的村容村貌发生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的生活习惯得到改变,精神文明层次得到提高。一是向县住建局协调全面启动花戛乡“三改三化”、污水处理池及串户路硬化等建设资金;二是与县“四创”办和县环保局对接,争取路灯、停车场、垃圾池、垃圾桶、垃圾处理点、垃圾收集点等资金的投入;三是争取经开区的帮扶资金,修建文化广场、公共澡堂、村规民约宣传墙、诚信文明卫生评比等费用;四是与文广局对接,争取文化配套设施费用。
(七)产业方面。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动员群众自动参与刺梨产业的管护;二是借助经开区下拨的乌苕、红米、蔬菜的项目资金,做细、做实、做好我乡的1500亩的乌苕、800亩的红米和150亩的早熟蔬菜种植项目,截至目前,我乡已向吴王村、天门村、花水村老百姓发放5000斤红米谷种,完成吴王村、天门村、花水村乌苕育苗点的布种工作;三是向经开区协调修建红米和乌苕红米包装加工厂的资金30万元,为红米、乌苕产业的销售做铺垫;四是注重乌苕、红米等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创建和打造,同时让红米、乌苕以及民族特色产品搭上电商的快车。拟在花戛乡建电商实体店1个,投入资金30万元。五是做好乌苕、红米、刺梨等产品的有机认证,向经开区申请认证资金20万元,对我乡境内的成型产品进行有机认证。
(八)教育医疗方面。一是改善学校办学情况,落实好“两助三免”、“教育精准扶贫六条”资助政策;全面推进改扩建全乡中、小学学校;按期完成海子幼儿园和磋播小学的新建工程和花戛小学、花戛中学、鸡场小学、海子小学改扩建。二是落实好“五重保障”和“医疗精准扶贫十条”帮扶措施,完善乡村公共卫生基础配套设施,提升乡村医务人员技术和服务水平,全面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新建天门村和磋播村的第二卫生室,每个卫生计生室普通B超、心电图机各1台的配送,每村逐渐配备卫生人员到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