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之脱贫攻坚:传统村落焕发新生 乡村振兴稳步推进

在水城县花戛乡天门村,这段时间,驻村轮战队员罗鑫一直忙个不停,村里破旧的吊脚楼正在进行全面的修缮,他忙着指导施工队伍严格按标准进行施工。按照“整旧如旧”的原则,不改变吊脚楼的主体结构,对翘角、柱础、窗花、瓦头、门当等进行局部修复,同时完善每家每户的厨房、卫生间、水电、通讯等配套设施。
天门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这里至今仍保存着古朴的风貌,269户人家中,有225户仍居住在吊脚楼里,部分村寨,甚至没有一间现代水泥建筑。为提升当地民俗旅游价值,乡党委政府和驻村轮战队在村寨自然景观改造上下足了功夫。这两天,天门村大寨组的神树文化广场已经建成并投用。每逢节气,布依族同胞都要聚集在一起,在神树下游乐社交、祭神祭祖。文化广场的配套也为当地举办布依民俗活动创造了基础条件。
花戛乡结合“三改三化”、“透风露雨整治”等项目的实施,因地制宜,对村寨串户路采用青石板铺设,为村民规划修建统一的圈舍,启动公共厕所建设,最大程度满足村民居住的需要,又保护传统村落原貌,留住乡愁。使起伏错落的吊脚楼群转为旅游经济优势,为当地发展文化旅游奠定基础。截止目前,天门村6个村寨需要维修加固吊脚楼133栋,目前已启动90余栋,整个工程预计在年底前基本结束。
同时,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天门村村民种植有机稻米、经果树木来发展农业生态产业,实现传统村落活态保护、活态传承、活态发展,推进乡村振兴。
“经开区轮战队结合三改三化、透风漏雨等专项治理工作方案,以修旧如旧的原则,积极参与大小寨等六个传统村落、100余户吊脚楼的修缮、及串户路青石板铺设工作。通过完善传统村落的基础设施,提升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促进传统村落保护与全域旅游的协同发展,助推当地乡村振兴。”开发区驻花戛乡天门村轮战队队长罗鑫告诉记者。